交易策略的基石:風險意識與入門總覽
嘿,新朋友!歡迎來到波動萬千的財經市場。我知道你可能滿懷熱情,渴望在這裡尋找機會。 交易策略 是你在這片市場叢林中導航的地圖,沒有它,你很可能會迷失方向,甚至撞得頭破血流。不過,在我們深入探討各種策略之前,我想請你跟我一起,先談談那個最重要的字眼: 風險。
在這個市場打滾了七年,我看過太多人因為輕忽風險而功虧一簣。記住, 資本保全是交易的首要任務 ,獲利是建立在風險管理得當的基礎之上。我們討論的任何策略,無論聽起來多麼誘人,都伴隨著潛在的損失。我的目標是像一個帶著你的前輩一樣,把這些策略背後的邏輯、操作方法以及更重要的── 風險所在 ,都清清楚楚地講給你聽。
市場上策略百百種,從利用重大經濟數據的瞬間波動,到一天之內多次買賣的短線操作,再到試圖從政策訊號中尋找線索。沒有最好的策略,只有最適合你的策略。而找到最適合你的策略,需要你充分理解每一種策略的原理、適用情境,並且誠實評估自己能承受的 波動性 和損失。
接下來,我們將一起解構幾種常見的交易策略,從高影響力的 新聞交易 ,到試圖解讀政策訊號的案例,再到入門門檻看似不高實則風險極大的 日間交易 。每個策略,我們都會一層一層地拆解,帶你看到它的全貌,而不僅僅是那些吸引人的潛在收益。
策略類型 | 適用情境 | 風險程度 |
---|---|---|
新聞交易 | 隨著經濟數據發布 | 高 |
日間交易 | 短期內波動 | 中高 |
政策解讀 | 政策變化時 | 中 |
財經市場常常會在特定時刻爆發劇烈波動,尤其是在重大經濟數據或政策決定公佈時。對 外匯 市場來說,這類事件更是家常便飯。想像一下,當美國公佈 非農業就業 人口數據,或者歐洲央行宣布 利率決策 ,市場往往會在數據公佈的瞬間做出近乎本能的反應,價格線圖可能在一秒鐘內就跳動幾十甚至上百點。
有一種專門應對這種情況的 交易策略 ,就是利用新聞事件前的市場僵持和新聞後的瞬間爆發來尋找機會。它的核心概念是:市場 知道 會有大波動,但 不知道 會往哪個方向爆發。因此,價格在新聞公佈前往往會縮小波動範圍,等待方向性的指引。一旦新聞公佈,無論好壞,都會有一個明確的 趨勢 (哪怕是極短暫的)產生。
新聞類型 | 可能影響的貨幣對 | 反應時間 |
---|---|---|
GDP報告 | 歐元/美元 | 即時 |
非農就業數據 | 美元/日圓 | 即時 |
利率決策 | 主要美元貨幣對 | 即時 |
選擇交易的 貨幣對 也很關鍵。通常,與發布新聞的國家相關性最強的貨幣對是首選,比如美國數據就看 歐元/美元 、 美元/日圓 等主要 美元貨幣對 。選擇這些主要貨幣對的好處在於它們通常流動性高,理論上 點差 (買賣價差)相對較低,雖然在新聞瞬間點差會大幅擴大,但在平時較低點差的貨幣對上,這種策略的執行成本相對可控一些。
這種 新聞交易策略 的 特色 在於:它的設置相對 簡易 ,不依賴複雜的 技術分析 判斷方向,而是利用 波動性 本身; 成功率 在 特定條件下 可能較高(指捕捉到其中一邊的波動);並且可以幫助你 避開新聞公佈瞬間的巨幅點差和貨幣貶值風險 (如果你是在新聞 後 才進場追逐的話)。但別高興得太早,它的 限制 也很明顯:重大新聞不是天天有;而且 極度依賴你的交易平台提供商的執行質量 ——在極端波動下, 滑點 和 點差擴大 是難以避免的。
新聞交易的實戰:操作步驟、陷阱與應對
好,既然我們了解了新聞交易策略的原理,接下來我們聊聊實際怎麼操作。這是一個相對機械化的策略,但正因為如此,每一個步驟的精確執行都至關重要。
操作步驟:
-
選定新聞事件與貨幣對: 提前鎖定即將發佈的重大新聞(例如:美國非農就業報告)以及相關的 美元貨幣對 (如 歐元/美元 )。
-
在新聞發布前設置掛單: 在新聞發布前大約一分鐘,在當前市場價的上方設定一個 買入停損 (Buy Stop) 掛單,在當前市場價的下方設定一個 賣出停損 (Sell Stop) 掛單。這就像在價格的上下各放一個觸發器。
-
掛單距離: 這兩個掛單的距離需要仔細選擇。距離太近,可能被新聞前的雜波觸發;距離太遠,則可能錯過新聞後的初始波動。這個距離沒有絕對標準,需要根據不同的新聞事件、貨幣對特性以及當時的市場活躍度來判斷,通常是距離現價十幾個點到幾十個點不等。資深交易者會參考歷史數據或憑經驗判斷。
-
-
設定止損與獲利: 這一步 極其重要 ,是這個策略 風險管理 的核心。 務必 在設定掛單的同時,為每一個掛單設定好 止損 (Stop Loss) 和 獲利 (Take Profit) 點位。
-
止損距離: 通常設定為10到20點(pips)的固定距離。這是一個經驗值,旨在限制單邊被觸發後若方向判斷錯誤時的損失。
-
獲利距離: 設定的獲利點位 必須大於 你設定的止損距離。例如,如果止損設20點,獲利至少設40點或更多。這是為了確保一旦成功捕捉到單邊大波動,盈利足以覆蓋止損失敗那邊的損失,並仍有淨利潤空間。
-
-
等待新聞觸發: 新聞公佈後,劇烈的 波動性 會導致價格迅速移動。理想情況下,價格會朝一個方向大幅移動,觸發你的 買入停損 或 賣出停損 掛單,建立 頭寸 。同時,由於價格遠離另一個掛單,那個未被觸發的掛單應該 立即手動或通過預設關閉 (有些平台或設定可以做到觸發一個自動取消另一個)。
-
管理已觸發頭寸: 當一邊的 頭寸 被觸發並開始向著你設定的獲利方向移動時,你需要密切關注。如果價格已經移動了一段距離,並且 帳面收益 已經超過你設定的止損距離(例如,已經盈利20點),你可以考慮將這個 頭寸 的 止損 點位 向上(買入)或向下(賣出)移動到你的進場價格 。這就是常說的「 止損移到保本 」。這樣做可以確保這筆交易最差也能平手, 鎖定本金安全 。
-
關閉頭寸: 根據預設的獲利點位自動平倉,或者在新聞發布後大約一小時左右(此時第一波劇烈波動通常已經過去,市場可能進入盤整或反轉),不論盈虧, 手動關閉所有剩餘的頭寸 ,結束本次新聞交易。
潛在陷阱與應對:
-
點差瞬間擴大: 這是新聞交易最大的敵人之一。新聞公佈的瞬間,市場流動性會急劇下降, 點差 可能會從正常的幾個點擴大到幾十甚至上百個點。這可能導致你的 掛單 在遠差於預期的價格被觸發,或者 止損 和 獲利 在遠差於設定的點位被執行,也就是嚴重的 滑點 。
-
應對: 選擇以 執行質量 和 低點差 著稱的經紀商非常重要。同時,你的 止損和獲利距離 設定需要考慮到點差擴大的可能性,可以稍微放寬一些,但這也增加了潛在的損失。最根本的應對還是 風險管理 :每次交易所投入的資金 絕對不能 超過你能承受損失的一小部分(通常建議是帳戶總資金的1%~2%)。
-
-
雙邊都被止損: 市場可能先向一個方向波動觸發一個 掛單 ,但未能達到獲利點就迅速反轉,觸發了該 頭寸 的 止損 ,然後再向另一個方向波動,觸發了另一邊的 掛單 (如果前面沒有及時取消的話),最終導致兩邊 頭寸 都被 止損 ,造成雙倍損失。
-
應對: 確保你的交易平台能設定 「一觸發另一即取消」(OCO – One Cancels Other) 的掛單類型,這樣一個掛單被觸發時,另一個就會自動取消。如果平台不支持,你需要在一個掛單被觸發的 瞬間 , 立即手動取消 另一個未被觸發的掛單。這需要極快的反應速度。
-
-
新聞影響不如預期: 有時候,市場對新聞的反應可能非常平淡,價格波動不足以觸發任何一個 掛單 ,或者只觸發了其中一個但波動太小很快就停止了。
-
應對: 這也是常態。如果一個掛單在新聞發布後一段時間(例如幾分鐘)仍未被觸發,或者雖然觸發了但價格沒有向預期方向持續移動,應考慮 手動取消所有掛單並關閉所有頭寸 ,結束本次交易。不要戀戰。
-
-
FIFO規則的限制: 在某些司法管轄區(如美國)或特定平台設定下,可能存在 先行者進先出 (FIFO) 規則,要求你先開立的 頭寸 必須先關閉。這可能會干擾你在新聞策略中同時開立買入/賣出 頭寸 並獨立管理的需求。你需要確認你的平台和帳戶設定是否允許這種雙向 頭寸 同時存在。
-
應對: 了解你使用的平台和帳戶規則。如果受FIFO限制,這種策略可能需要調整,例如只在新聞後 判斷方向明確 後才快速建立單一方向 頭寸 ,但这又回到追逐波動的風險中去了。或者乾脆選擇不受此限制的平台。
-
總而言之, 新聞交易 是一種高風險高回報的策略,它要求的不僅僅是技術設置,更包括對經紀商執行能力的了解、極致的反應速度(如果需要手動操作)以及嚴格的 風險管理 。 在投入真實資金之前,務必在模擬帳戶中進行充分、多次的測試,直到你完全熟悉流程並能冷靜應對各種突發情況為止。 市場永遠比你聰明,保持謙遜。
政策不確定性:市場如何解讀與反應?以特定案例分析
市場不僅受到冰冷的經濟數據影響,也會對宏觀政策的風吹草動做出反應。甚至,政策的不確定性本身,也會成為市場 波動性 的一個重要來源。資深投資人需要具備解讀政策信號的能力,即便這些信號有時是模糊甚至是自相矛盾的。
我們以一個相對近期的歷史案例來說明:美國前總統川普執政時期,其貿易政策,特別是對中國大陸加徵 關稅 的策略,常常呈現出一種「先硬後軟」或「反覆無常」的模式。一開始放出強硬言論,市場因此擔憂貿易戰升級而下跌;過一段時間又放出緩和信號,市場又鬆一口氣而反彈。
華爾街的一些交易員甚至因此創造了一個詞:「 TACO交易 」,這不是墨西哥捲餅,而是 “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 的縮寫,意指川普總是會「退縮」。這個戲謔的詞彙背後,反映的是市場觀察到並試圖利用這種政策模式的現象。
當時流傳的一種 策略範例 是:當川普發出 貿易威脅 或宣布加徵 關稅 的強硬言論時,立即 做空標普500指數期貨 (因美國大型企業受貿易政策影響較大)。然後,在隨後的幾天(例如5天後),當市場等待進一步具體行動或政策出現緩和跡象時,反手 做多標普500指數期貨 。據說,在特定時期,這種基於對政策 反覆模式 的預期所建立的 策略 ,歷史回報頗為豐厚。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幾件事:
-
政策的不確定性本身可以被視為一種「事件」: 即使政策方向不明確,但如果其 模式 具有某種可預測性(例如反覆),交易者就會試圖從中尋找 套利 空間。
-
市場會學習並適應: 隨著時間推移,市場會逐漸適應這種「先硬後軟」的 新常態 。起初可能對每一個強硬言論都反應劇烈,但如果這種言論很少真正轉化為嚴厲且持續的行動,市場的敏感度就會降低。對同一類型政策消息的 恐慌情緒 可能減弱,導致後續引發的 波動性 不如第一次那麼大。
-
波動性成為交易標的: 有些投資者不一定直接押注指數方向,而是通過建立 看空VIX指數(恐慌指數) 的 頭寸 來利用政策反覆帶來的 波動性 。當 貿易緊張情勢 升級時,VIX通常會飆升,他們可以賣出期權等工具;當緊張情緒緩和時,VIX回落,他們再平倉獲利。
-
反應速度與逆勢思考: 資深投資者觀察到,市場對 波動性 飆升的反應越來越迅速,且傾向於 淡化 (相信反彈會很快來到)而不是 追逐 (認為會持續下跌)。這也影響了相應的 交易策略 。
然而,利用政策模式進行交易 風險極高 。政策制定者可能改變策略,外部事件可能打亂既有模式,而且對政策的解讀往往是主觀的。 TACO交易 只是一個特定時期的特定案例,它提醒我們關注政策對市場的影響,但絕不是可以隨意套用的通用策略。這類 策略 需要深度的 基本分析 能力、對政治及經濟情勢的敏銳洞察,以及極強的 風險承受能力 。
日間交易入門:高頻短線操作的本質與挑戰
與利用特定重大事件或政策模式不同, 日間交易 (Day Trading) 是一種更加普遍,也更為人所知的 交易策略 。它的定義很直接:在同一個交易日 買入並賣出同一種證券 (股票、期貨、 外匯貨幣對 、加密貨幣等)。也就是說,你在收盤前必須 清算所有頭寸 ,不持有任何資產過夜。
這種 策略 的核心思想是利用日內資產價格的 小幅變動 來累積利潤。相比於長期投資者可能持有數月甚至數年,日間交易者通常只持有一個 頭寸 幾小時、幾分鐘,甚至幾秒鐘(這就進入了 削價交易 的範疇)。
日間交易的特色:
-
交易時間短: 所有操作都在一個交易日內完成。
-
交易頻繁: 你一天可能下達數個甚至數十個訂單,捕捉不同的日內機會。
-
目標: 每次交易的目標盈利可能不大,積小勝為大勝。
日間交易的吸引力:
-
快速獲利: 看到收益或虧損幾乎是即時的,心理上感覺回報週期短。
-
無隔夜風險: 由於收盤前清倉,你不用擔心隔夜發生意外事件(如公司醜聞、地緣政治危機)導致第二天開盤出現巨大 缺口 造成災難性損失。
-
入門看似容易: 許多平台提供了友好的交易界面和豐富的 技術分析 工具,讓新手覺得似乎可以輕鬆嘗試。
-
潛在的自我僱傭機會: 如果你做得好(注意,這是個巨大的前提),理論上可以成為一種全職工作。
然而,正是這些吸引人的特點,往往掩蓋了 日間交易 背後 巨大的風險和挑戰 。許多人只看到了快速獲利的可能,卻沒有充分認識到其對 紀律、資金、心理素質和時間投入 的極高要求。
日間交易的光環背後:你必須面對的巨大風險
好了,現在必須把日間交易的光環暫時拿下,讓我們看看它更為真實甚至有些殘酷的一面。雖然很多網站和書籍可能會強調日間交易的潛在利潤,但我作為你的前輩,必須先讓你清楚地知道,這條路 有多難走,以及為什麼大多數人會失敗 。
有研究針對數百萬個交易帳戶進行分析,結果令人警醒: 長期(例如交易超過300天)的日間交易者中,有高達97%是虧損的 。這個數字足以說明問題。日間交易絕非輕鬆賺快錢的方式,它是一場 高競爭、高壓力、高淘汰率 的遊戲。
日間交易的主要風險與挑戰:
-
高頻交易的高額成本: 即使每次交易只賺取微薄利潤,但頻繁的買賣會產生大量的交易佣金、平台費、甚至可能的稅務(如果你盈利的話)。這些成本累積起來,很可能侵蝕你微薄的盈利,甚至導致虧損。 點差 和 滑點 在波動較大的日內交易中也更容易發生,進一步增加了成本和不確定性。
-
小幅價格變動難以預測: 日內價格的 波動性 很大程度上是 雜訊 。與中長期趨勢相比,短期的價格變動更容易受到隨機因素、高頻交易算法或瞬間市場情緒的影響,其方向和幅度都難以可靠預測。這使得 日間交易策略 必須非常精準,並且 止損 要設得非常嚴格。
-
心理壓力巨大: 快速的盈虧變化對交易者的 心理素質 是巨大的考驗。連續的微小虧損可能讓你焦躁,錯過一次盈利機會可能讓你懊悔,大筆盈利可能讓你過於自信。 恐懼和貪婪 這兩大情緒是日間交易者的天敵,它們會導致你在不該進場時進場,在不該出場時出場,完全打亂你的 交易策略 。
-
高時間投入: 成功的日間交易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來盯盤、分析圖表、執行 策略 。這不是一份可以在業餘時間隨便應付的工作,它要求你在交易時間內保持高度專注,需要付出全職甚至更多的精力。
-
需要足夠的啟動資金: 儘管有些平台允許小額入金,但要進行嚴肅的 日間交易 ,你需要的 資本 遠比你想的要多。這是因為每次交易你只能承擔 帳戶總資金 的極小比例風險,而要捕捉日內的小幅變動並累積盈利,你需要足夠大的 頭寸 規模。此外,在某些市場(如美國股市),甚至有 模式日間交易者 (Pattern Day Trader, PDT) 規則,要求你的帳戶至少有25,000美元淨值。雖然 外匯 和期貨市場沒有這個硬性門檻,但從風險管理的角度,沒有足夠的緩衝資金,你的抗風險能力幾乎為零。
-
競爭極其激烈: 你的對手不僅僅是市場上的散戶,還包括了擁有頂尖人才、先進算法和高速交易系統的機構投資者和高頻交易公司。你在圖表上看到的任何 機會 ,可能都已經被更快的 算法 捕捉和利用了。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日間交易是不是根本不該碰?我不會這麼說。但你必須 清醒地認識到它的難度和風險 。如果你沒有充足的時間、資金、良好的 心理素質 以及學習和實踐的決心,日間交易很可能是一條通往虧損的捷徑。只有在充分理解並能應對這些挑戰的前提下,我們再來談談具體的策略。
成為成功的日間交易者:核心紀律與必備要素
既然日間交易的挑戰如此巨大,那麼那些少數能夠長期盈利的交易者是怎麼做到的呢?他們並非擁有什麼神奇的指標或內幕消息,而是依靠 嚴格的紀律、周全的準備和持續的學習 。這些 要素 聽起來可能枯燥,但它們是區分贏家和輸家的關鍵。
成功的日間交易者的核心要素:
-
預定的交易計劃: 在每天的交易開始前,甚至前一天晚上,成功的交易者會制定詳細的 交易計劃 。這包括要交易哪些資產、可能出現的 進場點 和 退出點 、每筆交易的 止損 點位、預期 獲利 目標以及最大可承受的 風險 。計劃一旦制定, 必須嚴格執行 ,不受盤中情緒波動影響。
-
僅使用可承受損失的資金: 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原則,但在實際操作中常常被忽略。用於 日間交易 的資金, 必須是你即使全部虧損也不會影響你日常生活或長期財務目標的資金 。這能幫助你在交易時保持更冷靜的 心理素質 ,因為你不會因為擔心生活費而做出倉促或非理性的決定。
-
有效的風險管理: 我們已經強調過無數次 風險管理 的重要性,但在日間交易中更是如此。 為每一筆交易設定止損是絕對必須的 ,而且這個 止損 一旦設定, 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隨意撤銷或放寬 。此外,要控制好 頭寸 的大小,確保單筆交易的損失不會對你的 總資本 造成致命打擊(常見建議是每次交易風險不超過帳戶淨值的1%-2%)。
-
持續的知識學習與市場分析: 市場總是在變化,新的模式、新的工具、新的影響因素不斷出現。成功的 日間交易者 會花時間學習 技術分析 、 基本分析 (雖然日間交易更側重技術,但了解重要經濟數據和事件的時間也很關鍵)、不同的 交易策略 ,並分析歷史數據進行 回測 ,評估 策略 的有效性。
-
控制情緒與心理韌性: 這是最難但也最重要的部分。你需要學習如何面對連續的虧損而不崩潰,如何面對盈利而不驕傲自滿。建立一套應對機制,例如在情緒波動時暫停交易、記錄交易日記分析錯誤、進行冥想或運動來緩解壓力。 紀律性 是克服情緒的最佳武器,讓你的交易行為由 計劃 主導,而非 情緒 。
-
熟練運用交易工具: 包括交易平台的操作、圖表分析軟體、各種 技術指標 的設定與解讀。快速準確地執行交易 是日間交易的基礎 。
成功要素 | 重要性 | 實踐建議 |
---|---|---|
預定的交易計劃 | 高 | 事前詳細制定計劃 |
僅使用可承受損失的資金 | 高 | 避免牽連生活開支 |
有效的風險管理 | 高 | 為每一筆交易設定止損 |
你會發現,這些要素沒有一個是關於「預測」市場下一步會怎麼走。它們都關於 「如何應對」市場的變化 。日間交易不是關於你有多準確地預測價格,而是關於你有多 紀律性地執行你的策略,以及多有效地管理你的風險 。務實地看待這件事,才能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
日間交易的策略寶典(一):追逐趨勢與動能
好,既然你了解了 日間交易 的本質與 風險 ,我們可以開始聊聊具體的 交易策略 了。記住,這些都只是工具箱裡的不同工具,你需要學習如何使用它們,並找到適合自己個性和市場環境的組合。
首先,我們來看看兩類緊密相關的策略: 趨勢跟隨 與 動能交易 。這兩種策略都建立在一個假設之上: 市場價格一旦開始朝某個方向移動,在一段時間內傾向於保持這個方向。
-
趨勢跟隨 (Trend Following): 這個策略的核心理念非常簡單—— 順著趨勢的方向進行交易 。如果在日內圖表上看到價格呈現明確的上升趨勢(價格不斷創新高,低點也在抬升),就尋找機會做多;如果呈現下降趨勢(價格不斷創新低,高點也在下降),就尋找機會做空。趨勢跟隨者通常不試圖預測趨勢的開始或結束,而是在 趨勢確立後 進場,並在 趨勢反轉或停滯 時出場。
-
常用工具: 識別 趨勢 最直觀的方法是畫 趨勢線 。此外, 移動平均線 (Moving Averages) 是非常流行的 指標 。例如,短期移動平均線穿越長期移動平均線(黃金交叉或死亡交叉)常被視為趨勢形成的訊號;價格保持在移動平均線上方或下方,也被視為 趨勢 持續的標誌。較長的移動平均線(如50週期或100週期)可以幫助判斷日內主要 趨勢 ,較短的移動平均線(如10週期或20週期)則用於尋找精確的 進場點 和 退出點 。
-
-
動能交易 (Momentum Trading): 與趨勢跟隨類似,但 動能交易 更側重於價格 變動的速度和強度 。動能交易者尋找那些價格正在加速上漲或下跌的資產,認為這種強勁的 動能 在短期內會持續。他們在動能強勁時 進場 ,並在 動能減弱或開始逆轉時快速出場 。
-
常用工具: 許多 技術指標 被設計用來衡量 動能 。例如, 相對強弱指數 (RSI) 、 移動平均收斂差異 (MACD) 、隨機振盪器 (Stochastic Oscillator) 等。RSI可以顯示資產是否處於超買或超賣狀態(雖然動能交易者可能在超買時買入強勢資產),MACD的線條交叉或與訊號線的關係可以提供 動能 轉變的訊號。這些 指標 通常需要結合價格圖表和 趨勢線 一起使用,以確認訊號的有效性。
-
趨勢跟隨和動能交易的注意事項:
-
假突破風險: 價格可能突破 趨勢線 或關鍵 阻力/支撐位 ,但很快又回頭。這就是 假突破 ,對這類策略尤其具備殺傷力。
-
趨勢結束時的風險: 趨勢跟隨 和 動能交易 在 趨勢 明確時效果較好,但在 趨勢 結束或市場進入 區間震盪 時,可能會頻繁遭遇 止損 。
-
需要嚴格止損: 由於是 跟隨 市場而非預測,一旦市場 反轉 ,必須 快速止損 離場,否則小幅盈利可能迅速變成巨額虧損。
這兩類策略的核心是「順勢而為」,看似簡單,但如何在 雜訊 中識別真正的 趨勢和動能 ,以及如何 紀律性地止損 ,是成功的關鍵挑戰。你需要花時間練習用 技術指標 和圖表來判斷市場的狀態。
日間交易的策略寶典(二):利用支撐阻力與價格形態
除了追逐趨勢和動能, 日間交易 者也經常利用價格在圖表上形成的特定結構來制定 交易策略 。其中最基礎也最核心的概念,就是 支撐 (Support) 與 阻力 (Resistance) 。
-
支撐與阻力交易: 支撐位 是價格下跌到某個水平後,似乎遇到買盤而停止下跌甚至反彈的區域。 阻力位 則是價格上漲到某個水平後,似乎遇到賣盤而停止上漲甚至回落的區域。這些水平往往是過去價格多次達到或反轉的位置。在 日間交易 中,這些水平可以用作潛在的 進場點 、 退出點 或 止損 點。
-
策略應用: 一種常見的策略是 區間交易 (Range Trading) ,適用於市場沒有明確 趨勢 ,而在一個特定的 價格區間 內 震盪 時。策略是:在 支撐位 附近 低買 ,並在 阻力位 附近 高賣 。 止損 通常設在 支撐位 下方或 阻力位 上方一點,以防價格 突破區間 。
-
-
突破交易 (Breakout Trading): 與 區間交易 相反, 突破交易 的核心是 在價格突破關鍵的支撐位或阻力位時進場 。突破被認為是市場 動能 增強、新 趨勢 可能開始的信號。例如,如果價格成功突破一個重要的 阻力位 並伴隨交易量增加, 突破交易 者可能會在此時 做多 ,預期價格會繼續上漲。
-
策略應用: 進場點 通常就在 突破 確認後。 止損 通常設在剛被 突破 的 支撐位/阻力位 的另一側,以防 假突破 。 突破交易 的挑戰在於識別 真突破 還是 假突破 ,以及應對 突破 後的快速 回調 。
-
-
回調交易 (Pullback Trading): 這個策略通常應用在已經明確存在的 趨勢 中。即使在強勁的上升 趨勢 中,價格也不會直線上漲,期間會出現暫時性的小幅下跌,這就是 回調 。 回調交易 者認為, 回調 提供了在 趨勢 中 以更優惠價格進場 的機會。
-
策略應用: 在上升 趨勢 中,當價格向 趨勢線 、移動平均線或重要的 支撐位 回調 並顯示出 止跌企穩的跡象 時 進場做多 。在下降 趨勢 中則相反。 止損 設在 回調 支撐位/阻力位 的另一側下方/上方。這個 策略 的難點在於判斷 回調 何時結束以及是否會演變成 趨勢反轉 。
-
利用 支撐阻力 和 價格形態 (如頭肩頂、雙重頂/底等,雖然這些形態在日內極短週期圖表上信號可靠性較低)進行 日間交易 ,需要交易者具備識別這些關鍵價格水平的能力,並理解它們背後的 市場動態 (為什麼價格會在這些地方停滯或反轉)。結合成交量分析可以提高判斷的準確性。
日間交易的策略寶典(三):利用圖表形態與特殊事件
除了基於 趨撐阻力 和 趨勢動能 的策略, 日間交易 者還會關注圖表上的特定價格 形態 以及日內可能發生的 特殊事件 來尋找 交易機會 。
-
缺口交易 (Gap Trading): 當一個 資產 的開盤價顯著高於前一日收盤價(向上 缺口 )或顯著低於前一日收盤價(向下 缺口 )時,就會在圖表上形成一個價格 缺口 。日間交易者會利用這些 缺口 來制定 策略 。
-
策略應用: 常見的 缺口交易策略 包括 「缺口回補」交易 :有些交易者認為 缺口 最終會被 回補 (價格向 缺口 方向移動填補真空),因此在向上 缺口 出現後 做空 ,在向下 缺口 出現後 做多 ,目標是價格 回補 缺口 。另一種策略是 「缺口延續」交易 :認為 缺口 顯示了強勁的 動能 ,會在 缺口 方向 進場 ,預期 趨勢 延續。 缺口交易 需要分析 缺口 的大小、形成原因(是新聞事件還是常規開盤)、以及 缺口 附近的其他價格行為來判斷哪種策略更可能成功。風險在於 缺口 可能不會 回補 或延續,而且 缺口 附近的 波動性 可能很高。
-
-
新聞交易 (News Trading -日內版本): 這裡提到的 新聞交易 與前面討論的重大新聞 外匯 策略略有不同。日內 新聞交易 更側重於 對盤中突發新聞或數據快速反應 ,在消息公佈後迅速判斷 市場反應方向 並 快速進出場 。
-
策略應用: 例如,某個重要企業發布了超出預期的財報,或者某個國家的官員發表了可能影響市場的言論。 日間交易者 會緊盯新聞源,一旦消息出現,迅速分析其對相關 資產 價格的潛在影響,並嘗試在 價格劇烈波動的初期 進場 ,捕捉第一波反應。這對交易者的 反應速度、信息獲取能力和經驗判斷力 要求極高。 滑點 和 點差擴大 也是這種 策略 的常見風險。
-
-
削價交易 (Scalping): 這是 日間交易 中最 高頻、短持倉 的一種形式。 削價交易 者在極短的時間內(幾秒到幾分鐘)進行多次交易,每次只捕捉 幾個點 或 幾個跳動點 (ticks) 的微小價格變動。他們依賴於極高的交易頻率和每次交易的 低點差 與 低佣金 來累積盈利。
-
策略應用: 削價交易 通常利用非常短週期的圖表(如1分鐘圖甚至更短),結合訂單流分析、 支撐阻力位 附近的快速 波動 來尋找 進場點 。每次盈利目標很小,但 止損 設得極近,而且執行 必須異常迅速 和精準。這種 策略 對 交易平台執行速度、交易者反應速度和心理承受能力 的要求是所有 日間交易策略 中最高的。它也最容易受到 點差 和 滑點 的影響。
-
這些 策略 各有側重,有的關注開盤後的 缺口 ,有的緊盯實時新聞,有的則是在極短時間內捕捉微小 波動 。它們都要求交易者對市場有 深刻的理解 、能 快速做出判斷並執行 ,以及 嚴格控制風險 。新手不建議一開始就嘗試 削價交易 或日內 新聞交易 ,因為它們的難度係數太高。
技術分析工具的運用:指標與實戰技巧
無論你採用哪種 日間交易策略 , 技術分析 幾乎都是你的必備工具。各種 技術指標 並非神奇的預測水晶球,它們是幫助我們 衡量市場狀態、識別潛在趨勢或反轉訊號、以及確認交易想法 的輔助手段。
前面我們已經提到了 移動平均線、RSI、MACD 等用於判斷 趨勢 和 動能 的 指標 。這裡我們再深入聊聊一些其他常用的 技術分析工具 及其在 日間交易 中的應用。
-
樞軸點 (Pivot Points): 這是一個非常實用的 日間交易 指標 。 樞軸點 是根據前一個交易時段(通常是前一天)的最高價、最低價和收盤價計算得出的一個關鍵價格水平。基於 樞軸點 ,還可以計算出多個上方的 阻力位 (R1, R2, R3…) 和下方的 支撐位 (S1, S2, S3…) 。
-
實戰技巧: 在 日間交易 中,交易者常常將這些計算出的 樞軸點 和 支撐阻力位 視為當天 潛在的關鍵轉折點 。價格在 支撐位 附近可能 止跌反彈 ,在 阻力位 附近可能 遇阻回落 。 突破樞軸點 或其計算出的 支撐阻力位 ,則可能預示著 趨勢 的形成或延續。 樞軸點 提供了一套相對客觀的日內關鍵價格參考。
-
-
一目均衡表 (Ichimoku Kinko Hyo): 這是一個包含多個部分的綜合性 指標 ,在亞洲地區(尤其是日本)非常流行。它包括基準線 (Kijun-sen)、轉換線 (Tenkan-sen)、先行 跨度 A (Senkou Span A)、先行 跨度 B (Senkou Span B) 和遲滯 跨度 (Chikou Span)。其中,先行 跨度 A和B形成的區域被稱為「雲圖
發佈留言
很抱歉,必須登入網站才能發佈留言。